找回密碼
 _註_冊_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查看: 611|回復: 1

父亲"难忘的记忆"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10-3 11: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父亲化名方艺,是一名离休干部,原<<开滦矿工报>>社摄影记者.1958年9月1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到开滦唐家矿视察全国第一座水力化矿井,他拍摄了一些非常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照片.
 
难忘的记忆
----------纪念刘少奇周恩来视察开滦50周年
方  艺
   美好的记忆,是不会遗忘的。最令我难忘的莫过于我们敬爱的刘少奇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在1958年9月1日来开滦唐家矿视察的事儿。至今已整整过去了五十年,但对当时的情景,我依然记忆犹新。
   1958年9月1日下午一点多钟,刘少奇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来到唐家庄矿水力化矿井。从车上走下来的刘少奇委员长头戴一顶大草帽,身着灰色中山服,下穿一条经过织补的旧毛料裤。周总理身穿白布短袖衫,灰布裤,臀部处还有两个螺旋形的圆补丁,俩人各穿一双半新的黑布鞋。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生活衣着上的简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第一印象。
   刘少奇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在开滦煤矿党委书记、开滦总管理处主任刘辉等领导的陪同下,神采奕奕,健步来到了水力化矿井口,他们手扶井口护栏,探着身驱一次次向井筒深处瞭望,并不时地询问矿井有多深?输煤管路有多长以及水采配套和辅助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在井上流水槽车间,党和国家两位领导人来到值班工人王增顺的面前,说了声“辛苦了”并与他亲切握手。过了好一会,如梦方醒的王增顺认出了与他握手的人是刘少奇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感动的他热泪盈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当时的场面十分动人,遗憾的是,我与他们之间距离较远,通道又窄,无法把领袖与工人亲切交谈的感人画面收入镜头,只能留在记忆中回荡。
  在沉淀池,少奇同志和总理,看着挖煤机一斗一斗的从水池中挖煤,这时总理伸出左臂用手指向池中的水问道:“这水流到哪去?能不能利用呀?”,刘辉答:“西侧有个排水口,然后进入排水沟”。他们沿着水流的方向边说边走,来到排水沟的沟埂上。刘辉继续介绍“这水现在已经利用了,农民可以用来浇地。”接着总理又问:“这水对农作物有没有公害?”答:“不但无害,这水里还含有肥的成份,对农田大地好处,有部份农民已经受益了。”这时少奇同志满意地连连点头,总理很高兴地说:“这就好!”就在即将结束地面参观的时候,少奇同志提出:“我们还要井下看看。”刘辉同志从多种因素考虑后,建议他们不要下井了,总理笑着说:“到了煤矿不下井,不叫下煤矿,你就批准吧……。”


  在矿办公室小澡塘更衣室,少奇同志和总理,换上兰布矿工服,头戴柳条安全帽,脚蹬高筒水胶靴,围上白毛巾,下午三点多钟,他们以普通矿工的装束出现在矿山,和矿们一样来到三百多米深的矿井下,走出罐笼,改乘接送人的电车,到了采区的停车场,下车后一步一步的往水采工作面走去。由于通道坡度大,路又滑,走起路来很费力,在某些路段还得猫腰才能过去,但两位领导人依是精力充佩,和大家一起迈步行进。
   当要到达2176水采工作面时,我加快步脚跑到最前面,抢先进入工作面,选择了最佳的拍摄位置,此时水枪司机杨广顺正手把水枪紧张采煤,当看到刘少奇委员长和周总理来到工作面时,为了保证安全,他迅速关闭了水枪。两位领导人一一同与他握手,并向他询问工作面的煤层有多厚,产量是多少,水枪功率有多大等等。趁他们交谈暂时停采的机会,我抓紧时间把事先准备好的长电线和一次性闪光泡组成的分灯,连接在相机上准备拍摄,(加上分灯拍摄出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分灯位置选好了,可是谁来帮我举分灯呢!于是我大着胆子来到刘辉同志身旁说:“刘辉书记,请您帮忙举下闪光灯吧!”说着顺手就递了过去,他二话没说,接过灯就按照我的要求举起了闪光灯。
  水枪重新启动了,少奇同志站在水枪护板后面,观看杨广顺采煤,水枪喷射出巨大凶猛的水柱,向箭一样的穿向煤壁,一层一层大小不等煤块顺流而下,十分壮观,这时少奇同志情不自尽的“啊!”了一声,说:“这水的力量好大啊!”于是我按下快门,闪光灯一亮记录下了这个难得的瞬间。随后两位领导人又换了位置,周总理来到少奇同志刚才站的地方,边看边和杨广顺交谈,并兴至勃勃地向杨广顺学习使用水枪采煤的操作方法,还亲自手握水枪晃动了几下。在总理参观水采过程中,我在同一个位置,用同样的方法拍摄了总理观看采煤的珍贵镜头。(事后这些照片曾受到同行们的好评,当大家知道那次拍摄过程后,有些人还半开玩笑的说:“你好厉害呀!敢让你们的党委书记给你当‘灯架’。”)
  从水采工作面走下来,大家围拢在两位领袖身边,坐在顺槽里休息,不知是谁下井时带来了两个西瓜,切开后分别递给刘委员长和周总理等领导同志,总理接过了西瓜却不往嘴边送,说了声“大家都吃”。这时我正在离他们三四米的地方,急着更换胶卷,为下次拍摄作准备,这时周总理发现我还在工作,就朝我作了个手势,来!来,我马上领会了总理的意思,是在招呼我过去吃西瓜,当时真是不好意思,正在犹豫不定时,又听到其他领导同志摧促我快点过去,我赶紧扣上相机后盖,快步走到了总理跟前……,这时总理还是唯恐漏了谁,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又朝周围巡视了一下,见到人人有份时,才把西瓜送到嘴边……,虽说这是一件小事,可从中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广大矿工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一直感染着我。
  在井下的视察过程中,少奇同志和总理在井下各峒室先后系统的参观了脱水筛,高压水泵房,煤水泵房等处的机电设备和辅助设施,每到一处都和值班的矿工们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和了解矿工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井下由于采煤工作面窄小,再加上自然条件的限制,只能拍到一些近景镜头,很难把更多的矿工群众表现出来。
   下午六点多钟,刘少奇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由井下返回井上,刚下天桥,只见井口和沿途早已挤满了欢迎的人群,刘委员长和周总理走到哪里,哪里就响起雷呜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声震云宵,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刘少奇委员长和周总理露出慈祥的微笑,频频向两侧欢迎的群众鼓掌,招手致意。此时,我在前面与两位领袖保持着一定距离,不失时机地按下相机快门。
   刘少奇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在开滦视察的照片,除发表在当年的《开滦矿工报》外,《下矿归来》等照片还分被《工人日报》、《中国摄影》、《人民中国》、《中国青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等全国性报刊杂志和画册选用。并在全国第二届摄影展上展出,获中国摄影(1957-1959)优秀作品总评选贰等奖,部份照片至今还展出在刘少奇纪念馆和周恩来纪念馆。并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
發表於 2009-10-6 13:14:15 | 顯示全部樓層
开滦现在还有多少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_註_冊_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秋風之家論壇

GMT+8, 2025-7-12 09:55 PM , Processed in 0.03180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