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_註_冊_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樓主: zbloutside

从杨丽娟事件谈媒体的中国问题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9-13 09:30:09 | 顯示全部樓層
白痴太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9-15 03:24:0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9-16 19:17:10 | 顯示全部樓層
那丫的就一脑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9-17 12:26:03 | 顯示全部樓層
刘总太惨了被这种人看上眼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8-29 20:48: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对于粉丝追星,我一向怀着悲切的同情心,因为我常常通过他们看到人性深处的灰暗。在一篇文章中,我这样写道:
群蛾为什么要追逐火光?是因为没有光亮它们就会迷失方向。公众为什么要追逐明星,是因为个体的生命太孤单,了解他人才能寻找生活的依存,向群而居才能逃离寂寞的深渊。据说飞蛾从来都不想扑火而终,人们也往往有违初衷地,在追逐他人中丧失自我。
而我现在要以一个传媒人的立场,来谈谈刚刚(或许是暂时)平静下来的杨丽娟事件。这是一起离奇的追星悲剧,主动或被动参与其中的各方几乎都同时丧失了自我。
在长达十三年的追星历程中,追星者本人丧失了青春,她的父母则丧失了责任能力,导致全家人都因此而丧失了真实的生活。最后,作为家中顶梁柱的父亲身心坍塌,丧失了生命。被追逐者,香港明星刘德华,并没有因为这一疯狂的事件变得更加星光熠熠,反而陷入某种尴尬,不得不谨小慎微,减少了公开露面的机会。而跟踪报道这一事件的媒体,则遭到普遍的批评,被认为丧失了应有的立场。
网络上充斥着对杨丽娟一家及参与报道的媒体的激烈批评与谩骂。跟此前大多数喧嚣的网络舆论潮中,专家学者总是刻意保持距离甚至站到对立面不同,这一次,二者的身影几乎完全重合,后者同样毫不客气地批评说,媒体由于过度商业化而丧失了社会责任感。一位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的言论具有代表性:
媒体的疯狂炒作,令人感到可怕。在宣传报道中,传媒原本应该是清醒剂,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对追星现象应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但事实上,部分传媒在商业目的的引诱下,表现出鼓励和怂恿的姿态,一边推行造星运动,一边又炒作粉丝现象,双管齐下,把追星行为引入了一个病态阶段。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_註_冊_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秋風之家論壇

GMT+8, 2025-7-13 11:50 AM , Processed in 0.03105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