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_註_冊_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查看: 341|回復: 1

鲁迅作品为何成为教学鸡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8-13 22:56: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当下中国中学语文教育,因为鲁迅作品生涩难以理解的原因,于是让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出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看来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
  
   可作为经历鲁迅教学年代的我,依然记得《记念刘和珍君》、《药》、《为了忘却的纪念》、《友邦诧异论》等文章的经典著作,因为那些文章就好比“匕首”一般锋利,曾经刺醒过多少国人。不过,到了今天,鲁迅作品却要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对此有专家解释认为那是“时代隔膜”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原因,所以导致了鲁迅作品被“淘汰”的危险。因此专家呼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能以贴近时代的方式进行鲁迅作品的教学。
  
   其实这些话专家们说得容易,但对于事实上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专家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我们多年的中国教育纯粹为考试而考试的语文教学教育,它不但奴化了孩子们的独立思考理解能力,也令孩子们丧失了看清楚社会真面目的眼睛,所以今天的中国奴化教育已经让我们失去了与鲁迅作品沟通工具——思想。
  
   更何况改变不为考试的教学方式,那是任何教师都做不到的,即使是国家骨干教师还是特级教师,他们自身都做不到。或许有人会说现在的教师只为了钱哪来什么心思教学,但是为了分数,我想许多教师还是非常积极教学的,因为分数关系着教师的自身利益,与学校的金钱效益,所以教师怎么可能不认真教学呢?只是这样纯粹为考试而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对于孩子今后学习鲁迅作品有很“厌恶”的影响。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想这也是足够让孩子厌恶鲁迅的理由。要知道,鲁迅的作品大多之所以能激人深省,并不是文字句子异常扣人心弦,相反有一种很真的感觉。鲁迅作品一直以为一种真实的语言揭露当时政治斗争和社会的黑暗,可如今的中国作家事实上能以文字达到鲁迅这样高度的人寥寥无几了,倒是王兆山这样的人非常多,所以人们更乐意欣赏王兆山之流,也不乐意喜欢鲁迅。
  
   说穿了,所谓的时代隔膜和教学方式的原因,那都不是阻碍鲁迅作品被欣赏的关键,而是我们的时代正面临凡是都是“被“谎言蒙蔽的环境,一种动不动“跨省追捕”的可怕,让我们发现孩子连写作文都不能“自己说真话”的教育,导致了我们的中国教育不得不送走鲁迅思想的结局。
  
   鲁迅作品为何成为教学鸡肋?那是我们中国纯粹金钱的功利教育取代人文教育环境的原因,并不是今天的鲁迅作品不再经典,思想不够锐利导致的。
發表於 2009-8-16 15:18:01 | 顯示全部樓層
:sMK659z::svZ28Jd: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_註_冊_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秋風之家論壇

GMT+8, 2025-7-13 07:27 AM , Processed in 0.03356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