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_註_冊_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查看: 659|回復: 2

注意:中药别总是趁热就喝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10 14:15: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药熬好了,赶快趁热喝吧!”这是许多人喝中药的经验,那么,这种有没有道理呢?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向《生命时报》记者介绍:“虽然许多中药都要求温服,但并非都是如此,有不少汤药是要放凉了再喝的。”
  传统的中医理论对口服汤剂的温度是非常讲究的,光服法就有十多种,具体到药水温度就有三种:温服、热服和凉服。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解毒、清热的药,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则“冷服”效果更好。在我国南方,夏天经常服用的一些“凉茶”,实际上也属于中药的一种。顾名思义,很多凉茶都是晾凉了喝,清凉解暑效果才更好。
  对于服中药,中医有句古语,叫做“阳病热服,阴病凉服”。因此,凉服与热服,应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治疗热病的药可凉服,而治疗寒证宜热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服药的温度。一般,患有“阳病”的患者多表现出热证,会表现为周身发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搏快等;而“阴病”多表现为寒症证,出现恶寒发热、无汗、脘腹冷痛、肢冷神靡、舌淡、苔薄白等。
  最后,在中药方剂中,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般情况下,叫做“汤”(如“桂枝汤”等)的多数热服,而叫做“饮”(如达原饮)的多数需要凉服。张亚同对此表示:“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古语中汤和饮本身就是由温度的区别的,不过,为谨慎起见,患者最好在开完药后,具体再问一下中医师相关的服用方法,以防出现偏差。”
發表於 2010-1-10 18:22:01 | 顯示全部樓層
真的嗎?!!  受益良多0.0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10 19:03:3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來中藥譖講究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_註_冊_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秋風之家論壇

GMT+8, 2025-7-13 03:16 AM , Processed in 0.03043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