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_註_冊_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查看: 254|回復: 1

食色性也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2-27 11:10: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明白“食色性也”这句话的真正的含义,知道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首先要了解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孔子创建的儒教有两部重要的著作:《大学》、《中庸》(子思著,秉承孔子思想)。《大学》开篇即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是指人的性德,即人本性所具有的仁、义、礼、智、信等等完美的品格。“明德”前面的“明”是指人的修德,即要通过不断的对治习气,兢兢业业的修持来达到人的完美的境界,恢复人的明德,也即性德。对于“中庸”程子是这样解释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对于这段话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中庸》中所讲的中庸之道是指人间的正道,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这些正道、真理包含人在世间为人处事应遵循的标准。因此,孔子学说的核心是:告诉人们仁、义、礼、信、智等等完美的品格是人的本性所具有的,按照正道、定理去为人处事、努力修持才能达到完美的人生境界,恢复人的本性。“食”、“色”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它们当然要符合人间正道,遵循人间定理。

好色纵欲就是对异性的侮辱,就是无“礼”;维持这份贪欲需要钱财,没有钱财就不择手段夺取不义之财,就是无“义”;做了坏事不想让人知道,在单位欺上瞒下,辜负了领导和群众的信任,在家里哄骗家人,违背了从前对家人的承诺,失去了责任心,就是无“信”;作了这么多可耻的事,无论败露与否,都让祖宗蒙耻,让家人害羞,同时让对方失去贞节。辜负了国家、社会、亲友对自己的培养和期望,忠、孝都无从谈起。一旦败露,不管家人是如何的悲伤、困苦,自己只顾享乐,就是无“仁”;把亲友苦口婆心的劝阻当作耳旁风,不知悔悟,走火入魔,一意孤行,身在错中却不知错,就是无“智”。仁、义、礼、智、信全无,已经偏离了做人的正道,背离了人的本性,福分被削尽,必招奇祸。文帝曰:“天道祸淫(给淫乱的人降祸),其报甚速。”知道了这些,你还能认为好色是人的本性吗?还能认为纵欲是人间的正道,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吗?

另外,节欲时要戒酒。俗话说酒是色媒,酒壮色胆。酒可以乱性,可以激发人的性欲。饮酒过多可使人失去自控能力,容易作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少量饮酒也会让人邪念频生,浮想联翩,性欲勃发。有些所谓有“浪漫情调”的人大概是受国外影视作品的影响,提倡过性生活之前喝点酒,一方面“有点情调”,另一方面可延长性生活的时间。这个提倡无疑是在刮骨的色刀上再涂一层毒药,害人不浅。酒在这里的毒害和性药、春药是一样的。这些人真应该清醒清醒,不要自误误他。



發表於 2011-2-28 21:57:29 | 顯示全部樓層
支持楼主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_註_冊_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秋風之家論壇

GMT+8, 2025-7-13 05:57 PM , Processed in 0.03188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