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浪網 (2007-11-14 21:46)
產業投資基金的試點總體方案將上報國務院,根據這一方案,審批權限將被下放,由『審批』變為『核准』 《財經》記者 于寧 喬曉會 實習記者 溫婉《財經》雜誌 沉寂了數月之久、有國產PE(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之稱的產業投資基金,在11月初重新活躍起來。 首家獲得國家發改委審批、于2006年底成立的渤海產業投資基金(下稱渤海基金),在今年11月初作出了第一筆投資,在另外兩個專案上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今年9月獲批的第二批產業基金,亦紛紛在選定基金管理人,基金的組建已蓄勢待發。 更重要的是,關於產業投資基金的政策探索也取得了長足進展。 經國務院同意,由發改委牽頭,包括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証監會、保監會(下稱一行三會)、商務部uH及國務院法制辦等七部門已成立產業投資基金試點指導小組,正在擬訂產業投資基金的試點總體方案。 《財經》記者獲悉,如該方案獲得國務院批准,產業投資基金的核准將由該小組負責,不必再上報國務院審批。 審批方式v陰瑽幭?/strong> 繼2006年底渤海基金成立之後,今年5月,發改委向國務院申報了作為第二批試點的四家產業基金,其中包括上海金融基金(200億元)、廣東核電基金和山西能源基金(各100億元)、四川綿陽高科技產業基金(60億元),上報主體仍為地方政府。 當時的申報方案只是一個粗略的計劃,主要包括基金的投資規模和投資方向,沒有涉及基金管理人的選擇,也沒有提出基金運作的具體形式。 對於這些動輒募資百億的大型基金如何組織、如何監管或是否需要監管,以及如何理解私人股權基金的內在特性,長期以來多有爭議。 一些部門對於地方政府主導產業基金的申報,以及發改委負責審批,也表達了不同意見,這使得醞釀已久、幾經修改的《產業投資基金試點管理辦法》遲遲不能出台。 在發改委方面,其主導思想是通過幾批試點形成合理的產品發展模式、制度基礎,並在此基礎上出台一個『指導意見』,以一種約束力較弱的形式引導這一新產品的發展,排除可能出現的干擾性、非市場化因素。 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曾對《財經》記者表示:『如果能達到這個目標,屆時發改委也可以完全退出。如果這個產品可以簡單地進行標準化核准,就絕不搞審批;如果能備案,決不搞核准。』 7月初,《財經》記者獲悉,國務院並未如期批複第二批試點產業基金,而是要求發改委進一步徵求包括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証監會、保監會等部門的意見。此時雖然仍有分歧存在,但各方均認為試點還要繼續推動。 9月初,總規模為460億元的四隻產業投資基金獲得國務院批准。在此之前,蘇州工業園區上報的中新高科技產業投資基金(下稱中新基金)也獲得了國務院批准,該基金總規模為100億元,首期募集50億元。 同時,國務院還批准由發改委牽頭的七部委成立產業投資基金試點指導小組,負責研究制訂試點方案。 11月7日下午,一場關於產業基金試點方案的討論會在國家發改委舉行。與會者除了前述七部委的有關官員,還包括來自鼎暉投資公司、渤海基金等市場機構的專業人士。 與會者稱,類似的會議已開過數次,各方就主要問題已基本達成一致,不久會將試點總體方案上報國務院。 《財經》獲悉,試點總體方案吸收了《產業投資基金試點管理辦法》的很多內容,包括試點的領域、範圍、基金管理公司的資格、投資人資格等。據悉,該方案提出產業投資基金要以發起人來申報。 『這意味著申報主體將是基金管理人或其他商業機構,由此避免產業基金淪為地方政府的融資工具,保証產業基金市場化發展而不被各種行政力量扭曲。』一位知情人士稱。 該人士透露,試點方案比較市場化,對發起人的條件要求也比較寬松,主要是對管理機構的註冊資本、管理層經驗、財務狀況、是否有違規記錄等有所規定。 據悉,很多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的投資銀行部門均v雪N擔當基金管理人,不過這在符合試點辦法的情況下,還要獲得各自監管部門的同意。 『我們只監管申請規模在50億元以上的或有國有機構出資的大型產業基金,對規模小、民間募集的基金並不需要核准,這是相對寬松的做法。』發改委一位官員表示。 『政府部門的審批、核准並不是產業基金成功設立以及良好發展的保証,最重要的是看基金管理人的歷史業績及資產管理能力是否能得到投資人的認可。』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魏君賢如是評論,『基金經理和投資機構的合作最終必然是商業化的雙向選擇。』 投資者資格也是業內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比如,商業銀行是否可以成為基金的出資人?按照目前的商業銀行法這是不允許的。 『我們希望商業銀行能參與進來,他們自身也有這個需求,目前銀監會還沒有給我們反饋意見。』發改委上述官員稱。 據《財經》了解,有些商業銀行正在為近期獲准入股產業基金爭取國務院的特批。 基金管理人博弈 對於第二批獲批的五家產業基金來說,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選定基金管理人、確定基金組建的法律組織形式uH及募集資金。 在方案確定並募集成功、獲得發改委最終的設立批准後,產業基金才能正式註冊設立。 對於PE基金管理人來說,這樣的機會不啻一次資本盛宴:既可獲得穩定的管理費和不菲的分紅,又可借此樹立品牌,因此競爭非常激烈,並在一定程度上動搖著傳統的地方格局。 在上海,據悉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一度試圖參與管理200億元的上海金融產業基金,但上海方面則更傾向于由本地機構參與管理。 具有地方金融控股性質的上海新國際集團有望成為該基金主要的管理人,上海兩家本地券商國泰君安和申銀萬國也有意參與其中。 在山西,人脈頗深的中科招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三年來曾參與推動山西能源基金創立,但目前已經完全退出,華泰證券等機構將填補這一空缺; 在四川,中信證券與綿陽高科技產業基金已接觸了近一年,但中銀國際亦虎視眈眈,希望在渤海基金之後,控股第二家基金管理公司。 在廣東,核電基金的主要發起人是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主要投向是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有關方面一度希望由廣東核電集團下屬的財務公司作為基金管理人,目前招商證券亦可能加入其中。 相形之下,只有蘇州的中新基金已經確定了基金管理人。 9月29日,中新基金及其基金管理公司獲得了國家發改委下發的籌備批文。在即將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中,蘇州創業投資集團旗下的蘇州工業園區銀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厚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各占50%的股份。其中,厚樸投資是高盛高華董事長方風雷牽頭、由一些專業人士組建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新基金還將是國內首家有限合伙制的產業基金。基金管理人作為普通合伙人在基金中占1%的股份,與其他有限合伙人共同成立該基金。該基金的投資範圍沒有地域限制,投資方向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 蘇州創業投資集團成立于今年9月26日,註冊資本30億元,管理資金約50億元。其前身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1月,近年來已投資了60多個專案。 據悉,蘇州工業園區原打算由蘇州創投集團擔當基金管理人,但國家發改委建議由全國性的、有業績和品牌的公司參與管理。 此後,聯想旗下的弘毅投資曾前去洽談,但由於要求控股而未談成,厚樸參與後很快達成一致意見。 據悉,基金管理公司將在近期正式v言腄A目前已開始募集資金,有望在年內完成設立並開始運作。 對於地方政府、投資人、基金管理人之間的多重博弈,發改委有關人士曾對《財經》記者表示:『地方政府主導上報並不意味著主導運營。基金的組建是市場化的,談判過程也是市場化的。地方政府與出資人間v蛣M會產生制衡,雙方在選擇基金管理人和形成公司治理方面會逐漸向合理化方向發展。』 不過,從第二批試點的情況來看,地方政府以地方投資機構參與基金管理的願望十分強烈。 一位業內人士稱:『發改委不希望地方政府的公司來管理,但是地方政府推動下成立了產業基金,也不願意放手,最後就形成了合作的局面。』 渤海基金落子 在第二批試點產業基金積極籌備的同時,首家人民幣產業投資基金──渤海基金終於在成立十個月後出手:11月2日簽署了首單投資協定後,另兩筆金融投資也將在近期敲定,首期募集的60億元資金已出手過半。 作為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的籌建者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大股東,中銀國際希望不負眾望,向國家發改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和基金髮起人交出一份名至實歸的答卷。 渤海基金的第一單投資是入股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津鋼管),一說是2億美元。 天津鋼管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石油套管生產基地,國內市場占有率保持在50%左右,近兩年該公司業績增長迅猛,2005年、2006年的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8.11%和21.98%。 由於負債率高增加了很大財務成本,天津鋼管的財務結構有待調整,渤海基金由此獲得了注資機會。 據悉,天津鋼管很快就會在資本運作方面有所行動。中銀國際將擔任天津鋼管的上市承銷商。 中銀國際首席執行官王岩對《財經》記者表示,作為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的大股東,中銀國際希望渤海基金一定要投資在有品牌、規模大、風險低、影響力大的專案,『第一個專案一定要投在天津,而且一定要與基金自身的歷史地位和市場聲望相匹配』。 在王岩看來,這種做法符合國務院批准試點組建渤海基金的宗旨,符合國家發改委對它的定位,也是對天津政府對中銀國際信任的回饋。 王岩表示,渤海基金在投資初期選擇專案的標準,就是『不出手則已,出手就要一鳴驚人』。 『對於產業基金而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以高標準選擇優質專案以規避投資失敗帶來的風險。在基金成立之初,賺錢少一點不可怕,怕的是選錯專案』。 王岩表示,渤海基金在先期的專案選擇上,會比較重視退出渠道,只有那些退出渠道清晰,有可能在未來兩到三年上市的優質專案,才會進入渤海基金的投資視野。 據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渤海基金與中鐵工程集團下屬企業將共同入股成都市商業銀行,渤海基金約出資10億元獲得近10%的股份。 前不久,馬來西亞的豐隆銀行以每股3元的價格,認購了成都市商業銀行6.5億新股,即以19.5億元總投資獲得增資擴股後總股本的19.99%。 成都市商業銀行1996年在原44家城市信用社基礎上組建而成,由成都地方財政、企業法人和自然人共同發起。 2000年成都市商業銀行接收了瀕危的成都匯通城市合作銀行後不良資產增加,2003年增資擴股又告失敗,因此此次擬向境內外投資者增發股份募集資金60億元。渤海基金以不到兩倍市淨率的價格入股,這在金融股高漲的今天並不顯得昂貴。 《財經》記者多方求証獲悉,與成商行專案幾乎同時進行的還有泰陽證券,後者正處於被重組整合籌備上市階段。 2007年2月,方正集團與方正證券分別出資6億元和2.56億元入股泰陽證券,合計持有81.5%的股份。中國光大銀行、長沙商業銀行等十家債權人轉債持股約1.7億元;重組後泰陽證券的淨資產為10.5億元。 目前,方正集團已確定方正證券吸收合併泰陽證券的方案,並正在籌備上市。方正證券持有的泰陽證券2.56億股股份將予轉讓,此部分股份約占泰陽證券總股本的24.4%(相當於吸收合併後新方正證券約16%的股份)。 根據雙方草簽的協定,渤海基金將以每股8元收購泰陽證券股份(相當於2倍市淨率、4倍市盈率),初步預計渤海基金將投資10億─12億元,收購泰陽證券1.25億股或1.5億股,入股比例占合併後的新方正證券的8%至10%之間。 據悉,入股方案已于10月上報証監會。
|
GMT+8, 2025-9-1 06:20 AM , Processed in 0.02312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