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發表於 2005-4-15 21:04:30

曹操劉備誰較出色?

操和劉備在曆史上都是一直充滿著爭議的兩個人物。現在就待我來隨便談談。
                 
  1.天下人想評曹操為奸雄,莫不提呂伯奢之事。
                 
  《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不難看出,這些都是出自一個誤會。大家試想在兵荒馬亂的年代,經過那些驚心動魄的事情之后,任何人都已無法保持冷靜的頭腦了。這些都是出自於一種求生的本能而已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你不殺人就要被人殺,試問大家如果身處於當時的情景,各位會作出何種反應?
  另:有人說,陳宮就是因為呂伯奢之事而離開曹操的,此言差矣。《世語》曰:岱既死,陳宮謂太祖曰:“州今無主,而王命斷絕,宮請說州中,明府尋往牧之,資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業也。”此時已經是初平三年。而呂伯奢之事是在中平六年,時間上已經過去很久了。
                 
  而我們大仁大義的劉皇叔呢?就沒有曹操那麼真率了,一張偽善的面具一直戴到臨死。讓徐州之美談,自然是大家一場戲,演給天下看罷了:“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借此手段來收買趙雲人心,真是委屈阿斗了;白帝托孤時以退為進,可嘆臨死了還不忘玩弄手段。可嘆諸葛亮這個小流氓一直都給劉備這個大流氓玩弄於鼓掌之間。亦猶自感嘆遇之明主。為了不讓呂布為曹操所用,劉備也玩了一手陰的。“布告玄德曰:”公為座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玄德點頭。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布目視玄德曰:“是兒最無信者!’(呂布以為找到了救命的稻草,沒想到卻是催命的閻羅)。
                 
                 
  2.“若無孤,天下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大家都在說曹操是大奸臣,可惜終其一生都未曾稱帝。相反的他都是一直在竭力維持著漢家王室。抑制豪強,加強集權。
                 
  公元190年,曹操和各路討伐董卓大軍一共十幾萬人馬,在陳留附近的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集合,組成一支聯軍,大家推袁紹做盟主。但是,在酸棗附近討伐董卓的聯軍卻互相觀望,按兵不動。大家可一點也不熱心。連盟主袁紹都不想動,誰還願意先動手呢?曹操看出他們只想保存實力,不想打董卓,心里很生氣,就決定單獨帶著五千人馬,向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進兵。遂敗亦無可奈何。
                 
  曹操二十歲那年,當上了洛陽北部尉。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懸掛在衙門左右。他立下禁令,誰要是犯了禁,不管他是豪門大族,都用大棒責打。那時候,蹇碩有個叔父,是個出名的惡霸,依仗蹇碩的權勢在洛陽橫行不法,誰也不敢惹他。有一次,他在夜里帶刀亂鬧,触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不管他來頭多大,把他抓起來,用五色棒一陣痛打。經受不起,當場就死了。這件事轟動了整個洛陽。大家都贊曹操不怕權勢,執法嚴明。宦官對他又恨又怕,后來,把他調出洛陽,去當一名縣令。按理說:曹操是出自宦官世家,結果他背叛了那個腐朽的陣營,昭示了他進步,向往光明,公正嚴明的一面。
                 
  至於“大忠臣”劉備呢?漢獻帝還未被廢,他就偷窺大寶。二個兒子。一個劉封,一個劉禪。“封禪”都充斥了他的大腦!
                 
  剛剛竊取了漢中,就有那幫求功名利祿之人活動開來了。《三國演義》曰:於是眾將皆有推荐玄德為帝之心;(為了自己撈好處!)未敢徑啟,(長耳賊早就等得急了!你們怎麼還不來說啊?)卻來稟告諸葛軍師,孔明曰:“吾意已有定奪了。”遂引法正等入見玄德,曰:“今曹操專權,百姓無主;主公仁義著於天下,今已撫有兩川之地,可以應天順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順。以討國賊。事不宜遲,便請擇吉。”……老奸巨滑的劉備當然知道如果篡位稱帝,必遭天下人之斥責,向來善於收買人心之人怎麼會去當天下人的公敵呢?就假模假樣的推辭再三就了漢中王之位。孔明又雲:“主公宜從權變,先進位漢中王,然后表奏天子,未為遲也。”(根本就無視天子的存在!)只不過就在當了漢中王之后,再修表一道,差人赍赴許都。先斬后奏的后奏只不過是稍許的給漢獻帝一點薄面罷了。
                 
                 
  3.自力更生者與“六姓家奴”
                 
  曹操一生曆經坎坷,剛開始之時兵少將寡。《魏武故事》曰:熒陽汴水之戰數千(追擊董卓被徐榮伏擊的那一次),后還到揚州更募,亦復不過三千人(可惜到了龍亢,士卒多叛,其不叛者五百余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如此艱險,讓人無不嘆息。為之緬懷。然而最讓人扼腕嘆息的還是張邈和陳宮叛迎呂布的時候,郡縣皆應。荀彧,程昱保鄄城(今山東鄄城),範,東阿二縣固守。“於是紹使人說太祖,欲連和。太祖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程昱止太祖,太祖從之。”
                 
  不管到了再怎麼樣困難的時候,曹操都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
                 
  劉備還要罵呂布是“三姓家奴”,他倒不想想自己這個流氓欺軟怕硬,專門傍大款。他是幾姓家奴呢?他先投靠公孫瓚,這是第一姓;后來曹操征徐州時,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於公孫瓚手下田楷,楷和劉備俱前往救之,陶謙以丹陽兵四千贈他,有奶便是娘,劉備遂去楷歸謙,此是第二姓;后來他兵敗於比他更狠的流氓呂布,無奈之下只好投靠曹操,此是第三姓;因青梅煮酒之事,害怕東窗事發,就厚著臉皮去投奔昔日為敵的袁紹,此是第四姓;官渡之戰見袁紹大勢已去,關羽也流亡歸來,就找好下家劉表,急不可待地跳了過去,此是第五姓;赤壁之戰后因為混出了點名氣,被劉璋請去,結果看中了四川的地皮,又欺負劉璋軟弱。連本家親戚的地盤也不放過,終於喧賓奪主,得成正果。此是第六姓。劉備這個“六姓家奴”在三國這個叛變是家常便飯的年代,恐怕也是獨一無二的吧?我想呂布見了劉備也應該說:“我對於你的景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似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又似窗外來來往往的車水馬龍,永無休止!
                 
                 
  4.對於人才的任用方面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在人才任用方面向來都是求才若渴,知人善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看看三國演義中關於對待許攸的一段描寫:“時操方解衣歇息。聞說許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在平定荊襄時,’入城至府中坐定,即召蒯越近前,撫慰曰:吾不喜得荊州,喜得異度也。‘另外徐晃,張遼,張郃,龐德,賈詡,文聘,韓蒿,王粲等都是降將,但是曹操都能夠推心置腹,委以大任,成就大業。
                 
  而劉備在“鳳雛”龐統的對待方面呢?作為荊襄名士,早已有水鏡先生和諸葛亮介紹過了。但是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亦不悅。就讓他去當了一個小小縣宰。到頭來還是幾個月后在張飛面前使出一點手段,才不至於明珠暗投。幸虧‘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否則孔明也會遭龐統之禍了。又豈能出山?可嘆劉備竟是此等注重外表之人!
                 
  曹操是以文才和胸襟吸引了其優秀的謀士和猛將;但是劉備則是重武將而輕謀臣,以其不羈更吸引了草莽英雄的心。
                 
                 
  5.軍事指揮作戰方面
                 
  曹操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他的很多精彩戰役在下就不一一累述了。
                 
  至於劉備呢?一直以軍事人才自居,自己除了打幾個小蟊賊大顯威風,碰到正規軍的時候,卻老是吃癟。倒是到老了還不忘顯其手段,御駕親征。遇到了一個東吳一個無名小將——陸遜。毛主席曾經說過:在戰略上我們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我們要重視敵人。可惜劉備倒是在兩方面都很輕視,結果“連營七百里,包原隰險阻屯兵。”遭到猇亭(湖北枝城市境長江東岸)兵敗。一生都已軍事家自居,結果到頭來還是亡於軍事。
                 
                 
  6.個人修為方面
                 
  曹操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
                 
  太祖御軍三十余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魏書》)
                 
  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耳。(《典論。自敘》,袁伯業名遺,袁紹從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鐘嶸《詩品》《蒿里行》)。
                 
  著作有《短歌行》,《觀滄海》等篇,《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另外取蔡文姬歸漢也可視為他對於中國文化的一種保護;囑銅雀侍妾分香賣履也體現了他作為一個英雄多情的一面。
                 
  現有曹操的《蒿里行》一首供大家鑒賞一下。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虮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123qwe45r 發表於 2009-4-14 20:46:34

final-fantasy 發表於 2009-4-17 20:01:32

个人认为曹更出色,不仅在气魄军事眼见能力等方面,他有干大事人的勇、精明和胸襟。
刘虽有“胸怀",但迫于用”刘“氏身份也是由于其某方面的自卑的缘故,一介白衣,虽曹为宦官之后,但却有权利,刘执迷与三人小组中,和亲友仇敌关系直接(这点不如他做人情的八面玲珑,却为缺点)。

yun_9999 發表於 2009-4-18 00:17:15

曹操出色,我的意见

hapengboha 發表於 2009-5-3 21:12:05

我宁愿选曹操。。。!!

冰滴冰泉 發表於 2009-5-3 22:42:24

我很欣赏曹操~~~~

冰滴冰泉 發表於 2009-5-3 22:43:36

刘倍太能装了

冰滴冰泉 發表於 2009-5-3 22:44:07

其实我是在想加分

shadybor 發表於 2009-5-8 02:03:28

都觉得曹操出色, 军事家, 诗人
既有军人的铁血, 又有诗人的浪漫

poppy0406 發表於 2009-5-8 14:07:53

谢谢楼主贡献
頁: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曹操劉備誰較出色?